昆山籍院士秦国刚:将毕生献给半导体事业
秦国刚,物理学教授。1934年3月19日生,祖籍江苏昆山,生于江苏南京。1956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读该校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半导体物理学。1985年,秦国刚始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1986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兼任半导体物理教研室主任,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半导体中缺陷国际会议顾问委员会委员。 秦国刚几十年来勤勤恳恳、勇于开拓创新,科研工作获得了丰硕成果,先后发表论文300余篇。他的论文享誉海内外,获得了一系列国家级、省级奖项。1978年“单晶硅中氢的行为和与氢有关的缺陷”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2001年“氧化多孔硅和纳米硅与纳米锗镶嵌氧化硅发光”获中国物理学会2000~2001年度叶企孙奖;2005年“纳米硅/氧化硅材料体系发光及其物理机制”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一;2007年“纳米硅/纳米氧化硅体系发光及其物理机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语录 科学创造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手敏足捷,勤于思考,探索不辍,贵在创新。 客观世界是复杂的,不要期望一个物理模型就可以解释所有的现象,但是,一个好的物理模型至少能够反映客观世界的一个重要侧面。科研工作者应努力发现新的自然现象和规律,为之提供完美的科学解释并加以应用。
好问求知显天赋,勤奋求学强基础
秦国刚出身在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家庭,父亲和母亲都比较开明,重视并督促子女的学习。秦国刚从小就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关爱和好奇,脑子里装满了许多问号,有着超乎常人的求知欲。他喜欢摆弄家中的老式望远镜,也喜欢读课本以外的杂书。上小学三年级时,父母带他到朋友家去玩,朋友家一本世界地图吸引了秦国刚,不同国家用不同的颜色标绘出来,城市、山脉、沙漠、河流和铁路都用不同符号标记,画面漂亮极了;在两页图之间还有一页文字,对图中的国家有简明的介绍。正是这本小小的地图册开阔了秦国刚的视野,让他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在他看来,地图是一项科学与艺术完美的结合。
秦国刚在上海读了几年小学后,随家庭搬迁到无锡,在连元街小学读完小学。1946年他考入无锡著名的中学之一——辅仁中学。1948年,初中三年级的秦国刚转学到陈墓镇(今锦溪镇)槃亭中学读书。槃亭中学的古老校园,琅琅书声,悠扬校歌,令他记忆犹新。半年后他又回到了辅仁中学。 1952年院系调整,北大、清华和燕京等三所大学的物理系的主体合并组成新的北京大学物理系。秦国刚于同一年秋天考进该系,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北京大学物理系名师云集,在他们的谆谆教诲下,再加上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相互讨论切磋和自己的努力,在大学时代,秦国刚便打下了较坚实的物理学基础。1956年毕业后,他在该系继续读研究生,师从国际著名物理学家黄昆教授,主攻固体物理学。他是受黄老师教诲最多的学生之一,在大学时代就聆听过他三门课的讲课。黄老师以他博大精深的学问、高尚的人格魅力,成为对秦国刚影响最深远的老师。 毕业后,秦国刚于1962年至1970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讲师,1970年至1979年任北京大学汉中分校无线电系讲师,1979年至1985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副教授,1985年至今任北京大学物理系(2001年以后物理学院)教授,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任博士生导师,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潜心科研求创新,不惧困难攀高峰
秦国刚从大学四年级开始就致力于半导体学习和研究,几十年来,他潜心钻研,即使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也从不退缩,坚持攀登科学高峰。在他的身上,总能感受到一种勤奋和创新,一份坚定和自信。他认为,科学创造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他追求的就是第一。
在从事半导体研究的很长时间内,实验设备条件差、国际学术信息不通畅,多种不利因素都给科研带来了极大困难,而秦国刚总是尽一切力量想办法解决。物理没有中外之分,只有找准研究方向和思路,找到突破口,才能掌握主动权。面对国际上激烈的竞争,他严格要求自己,力求不断创新。在他看来,科学就是要研究新事物,特别是带有重大应用背景和反映尚未发现自然规律的新事物,等待人们去发现和揭示。 在秦国刚的众多科研成果中,量子限制-发光中心模型的提出并获得国际认定,对他的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意义。1990年多孔硅发强光现象被发现后,学界对其物理机制争论激烈,国际上提出过几十种不同的物理模型。那时,秦国刚与他的合作者每日从早到晚废寝忘食地在实验室中研究此项课题。经过长时间的实验、观察和思考,最终于1993年他和贾勇强一道提出量子限制-发光中心模型。现在,它与量子限制模型已被国际学术界广泛肯定为反映纳米硅/氧化硅材料体系(包括多孔硅)发光机制的互为补充的两个主导物理模型。其实,量子限制-发光中心模型在提出伊始曾饱受争议。在巨大压力下,秦国刚与他的合作者们不但没有放弃,而是完成更多实验工作来检验包括量子限制-发光中心模型在内的各有关物理模型,充分论证了量子限制-发光中心模型确实反映了客观实际。他们还于2003年通过理论分析,指出了这两个模型各在什么条件下起主导作用。 秦国刚曾长期担任物理系半导体物理教研室的主任,那时教师的待遇比较低,和他一同工作的老师中的一些人先后离开了。秦国刚始终牢记他的导师黄昆教授的箴言“如果想发财,就不要搞物理”,与一部分老师依旧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在后来的长时间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成果。秦国刚从2007年开始担任一项国家科技重大研究项目(973)的课题负责人,他深知任务的艰巨,2008年春节假期,只休息了初一至初三3天时间,初四就去实验室考虑研究方案。他时时刻刻都在考虑课题中存在的问题,一有新的想法,就马上记录下来。在他办公室的玻璃板下压着勉励自己的警句:“手敏足捷,勤于思考,探索不辍,贵在创新。”张弛有度冶情操,严谨治学铸师德
古人云:动静有道,张弛有度。秦国刚相信,生活要有张有弛,科研与业余爱好并不矛盾,当遇到难以攻克的问题时,适当放松或许能给自己一点空间,对科学研究也有益处。
每天清晨,在碧波荡漾的未名湖边总能看到秦国刚散步的身影,他享受着许多老人那般的悠闲,却也在不经意间捕捉着科学灵感。听古典音乐、欣赏中外绘画、看历史题材的书籍和电视剧都是他紧张工作之余的消遣方式。历史赋予他厚重,音乐赋予他灵感,他希望这样能够保持思维的灵敏,能够较持久地进行科研,发挥余热为祖国多作贡献。 尽管秦国刚是一位科学家,但在他身上却同时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他的一名学生回忆说:“和秦老师在一起会受到经意的或不经意的点拨。跟他谈话受益匪浅,他的思路很开阔,尤其是对生活、对新事物的态度,令人豁然开朗,肃然起敬,就像读一本好书,似乎是在和作者交谈,然后由他引领到某个境界,可谓是醍醐灌顶。” “严师出高徒。”作为博士生导师,秦国刚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出了名的。他每周一、二上午都要进行科研交流互动,使导师对研究生的检查、督促和指导形成了制度。而正是这一套制度,保证了学生们在科研上的勤奋、高效率和高质量。 秦国刚的严格要求是从自身开始的,一丝不苟、踏踏实实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每天清晨,他在研究组中经常第一个到实验室工作,而实验室也实行签到制度,即对他所带的学生进行考勤。尽管这种要求近乎苛刻,但他的研究生还是觉得非常受益。秦国刚的严谨求实、认真负责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一直告诫学生:“年轻时努力学习和创新能够为一辈子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以后你的科研工作能有多大成就。”秦国刚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他的影响下,无形之中学生们养成了良好的学风。 与学生相处,秦国刚亦师亦友。对许多学生来说,秦国刚传授给他们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做人的品格。秦国刚正是抱着“望生成龙”的期待,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指导与帮助。秦国刚先后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约60名。博士生中获叶企孙实验物理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次,获第19届半导体物理国际会议(1992)最佳青年论文奖一次。正是他的孜孜不倦,严格负责,使他迎来了满园桃李的芬芳。 俗话说:“身教胜于言传。”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秦国刚用他的实际行动影响、感染着周围的人,他将高尚的品质落实于生活细节,也将人性的温暖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群。温馨提示:本网使用的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若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相关文章推荐
-
从实验室里的IT创新透视产业革命
在大大小小的实验室里正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创新性甚至是革命性的IT技术研究,从分子计算机、高密度存储到人机交互的界面等,其中的某项技术或者某个灵感很可能将会改变整个I
-
海外巨头抢滩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维易网:由于有报道称韩国LG化学公司将于今年9月在中国南京开建电动车电池工厂,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概锂离子电池芯制造商比克电池(CBAK)截至收盘大涨41.83%至3.56美元。 9月开建电动车电池工厂 本周三,韩国LG化学公司与中国南京市政府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
2018云南华为软件产业峰会成功举办 加快构建数字中国
12月20日-21日,2018云南-华为软件产业峰会在昆明成功举办。大会吸引1500余名政府领导和软件AI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等,围绕云智软件,众享未来的主题,共同探讨了智能化趋势下如何做大做强软件产业、助力数字经济腾飞。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董华,
-
华夏幸福王文学锐意打造国内产业新城成功典范
时代在发展,城市也在不断的完善和进步。人们面对生活与经济越来越紧密相关的当下,产城融合已经成了城市向前的新话题点。华夏幸福王文学深刻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夯实打造了固
-
半导体封装材料市场将稳升
SEMI产业研究资深经理曾瑞榆表示,观察半导体封装材料趋势,有几项封装材料正强劲成长,尤其在行动运算与通讯设备,如智慧型手机、平板电脑爆炸性增长下,采取CSP(ChipScalePackage,晶片尺寸封装)的需求仍持续成长,有助于国内相关供应商包括景硕(3189)、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