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称硬件业务在硅谷再度兴起
彭博社旗下《商业周刊》近日发布文章称,数十年来,做软件一直为硅谷奉为发财致富的最佳途径,不少科技巨头都是专攻软件。然而,微软、Google等公司纷纷推出自有品牌平板电脑,从事硬件制造的初创公司也不在少数,硬件业务在硅谷再度兴起。
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PCH International CEO利亚姆·凯西(Liam Casey)一直致力于帮助硅谷科技公司处理最烦人的工作:生产硬件。长久以来,软件公司一直高高在上,而生产硬件则一直被视为卑微的工作——肮脏、复杂、利润率低。
相比之下,编写一些美妙的软件代码,然后通过重复销售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显然更加诱人。PCH International专门帮助设备厂商尽可能地外包业务,寻找海外廉价制造商,简化供应链,以及洽谈货运合同。
再度兴起
凯西最近发现业界对硬件制造重新焕发热情。硅谷再度燃起对硬件的兴趣,而凯西正努力抓住这一趋势。今天早些时候,PCH International收购了旧金山的一家小型工程咨询公司Lime Lab。他计划年底前聘请30名产品开发专家,并说服公司的电气、机械和工程工程师从中国过来,帮助客户设计和制造产品。凯西说,硬件如今成为新的软件。他称其公司已经获得了价值1000万美元的合同。
6月18日,微软推出了两款自有品牌Surface平板电脑,此举将使得该公司与其传统PC合作伙伴正面交锋。微软高管们并没大肆吹嘘Surface的应用,而是着重强调它的镁外壳、支架和可用做键盘的保护壳。
不到两个星期之后,Google推出了由华硕代工的自有品牌平板电脑Nexus 7。亚马逊自2007年以来一直在生产Kindle电子阅读器。甲骨文在2009年收购了服务器厂商Sun Microsystems,将后者的数据库业务收入囊中。
数十年来,硅谷普遍认为,生产软件就是发财致富的最佳途径。凭借Windows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以及外包利润率偏低的电脑生产、销售和服务业务,微软取得了极高的盈利性,并成为了全球最具价值的科技公司。
甲骨文在数据中心领域效仿了微软的软件模式,Google在网络搜索领域也是如此。
2004年将旗下PC业务出售给联想,转而专注于企业应用程序和咨询业务之后,IBM重新焕发光彩。硬件厂商的模范变成了采取低价销售战略的戴尔。
哈特姆特·艾斯林格(Hartmut Esslinger)是曾帮助苹果打造第一代Macintosh电脑的Frog Design公司的创始人。他说,企业们都以为它们可以找其它企业去做硬件。人们认为指派一些工程师寻找一家中国工厂就能搞定为期20个月的设计与生产程序,这种想法过于简单了,同时也很诱人。如今他们认识到他们的硬件厂商并不具备打造出色的整体产品体验的能耐和远见。与此同时,苹果却包办一切。
苹果过去十年的非凡成就使得硬件制造再度兴起。通过控制一款产品的方方面面——物理设备、软件以及连接一切的网络服务,苹果使得消费者心甘情愿购买它的昂贵产品。
股票分析公司Asymco的霍拉斯·德迪乌(Horace Dediu)预计,微软可从每台出售的PC获得大约78美元的运营利润。与此同时,苹果可从每台iPad获得195美元的利润。2011年,苹果净利润(260亿美元)自1990年之后首次超过微软(230亿美元)。
现在,生产硬件没有以往那么困难,对于初创公司而言也是如此。相机厂商Contour联合创始人马克·巴罗什(Marc Barros)称,像百思买这样的零售商可能会从每台200美元的设备抽掉70美元。
在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时代,他能够将产品直销给消费者。要是专业的投资者不愿冒险投资硬件初创公司,创业家们还能够求助于Kickstarter等众筹平台,从而获得数百万美元的资金。硬件服务提供商生态系统正帮助初创公司精简运营;巴罗什正与PCH International进行谈判,希望能够将非产品成本(如仓库和货运)在售价中的占比从15%降至5%。
相比以往,对于软件公司或者硬件公司的描述已经没多大意义。两者的界限如今已经相当模糊,企业家史蒂夫·帕尔曼(Steve Perlman)表示,实质上那些界限已经消失了。以往,才华横溢的程序员在硅谷往往能拿到最高的薪水。
而现在,即便是Facebook,也在高薪聘请产品设计师,据一名与该社交网络竞争的公司高管透露,Facebook该举可能是为了打造一款手机。
影响力
硬件制造的再次盛行,甚至带动了美国本土制造业的繁荣。本月,Tesla Motors开始推出的Model S汽车是在加州弗里蒙特的一家工厂生产的,该工厂距离苹果在1990年代初期关闭的一家工厂所在的地方并不远。
今年早些时候,AMD斥资3.3亿美元收购致力于设计与生产专业服务器的初创公司SeaMicro。Google最近推出的娱乐设备Nexus Q也是在旧金山湾区生产的。
在一些行业,硬件已经变得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那些涉及媒体消费的行业,硬件甚至是生死攸关的分水岭。Nook电子阅读器给了巴诺书店一线成功的机会,而其缺少硬件产品的竞争对手Borders则在2011年宣告破产。帕尔曼表示,在一些行业,你没办法不做硬件,不然只有死路一条。
从本质来看,Google和微软做硬件是为了与苹果抗衡。初创公司们也是在专注于硬件。(文/网易科技)
温馨提示:本网使用的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若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相关文章推荐
-
分析师下调微软09财年营收预期和股票目标
【电脑店】11月26日消息,投资公司RBC Capital Markets的分析师Robert Breza本周二下调了他对微软2009财年的营收预期以及微软股票的目标价位,主要原因是年底消费者和企业开支的不确定性和缺少刺激股票上涨的因素。 Breza在研究报告中把他对微软2009财年的销
-
分析:历数2009年微软面临的几大挑战
CNET科技资讯网12月25日国际报道 对微软来说,在许多方面,2009年可能很像2008。挥之不去的官司,Windows测试与发售,继续开发云计算以及应对经济下滑的挑战。 Vista Capable官司 如果CEO Steve Ballmer想把公司主要的官司麻烦丢给2008年,那么他错了。 2009
-
分析称3Par对戴尔战略发展至关重要
有报道称,戴尔已经在虚拟化存储技术提供商3Par的争夺战中击败了惠普。在上调了收购报价后,戴尔宣布3Par已经接受了这份收购要约。那么,3Par究竟具备什么优势?又为何能够导致两大科技巨头为其剑拔弩张呢? 收购3Par有两大关键战略价值:虚拟化存储可以帮助
-
或出售手机业务!业内分析人士剖析中兴通讯未
6月11日消息 随着中兴通讯与美国商务部达成最终和解协议,备受各界关注的中兴事件如今已经告一段落。但不能否认的是,中兴的最终走向和结局至今仍是个迷!而据最新消息显示,日
-
IT部门争夺数据分析型CIO
在IT就业市场的某些领域,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数据分析需求在不断地增长,而实际社会所能供给的分析人才并不能满足这种需求。 大数据 的继续变大以及分析领域的不断成熟,使得数据
-
如何有效分析和评估企业安全服务外包?
在现今数据大爆炸的时代,企业数据量正在以每年55%的比例迅速增长。有研究表明,现今人类每两天产生的数据量已经相当于自文明诞生以来至2003年所产生数据量的总和。这些数据量可